船场镇地处南靖县西北部,这里山高林密,地势陡峭,山路十八弯。这些年来,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辖区交通得到了较大的改观。但随着近些年家用轿车广为普及,车辆增多,在一些村组,出现了另一种“出行难”。
前不久,我们绕行20多公里山路,来到上汤村尖山村小组开展贫困户访查,车行至尖山村小组村外的盘山公路时,发现几十辆大大小小的车堵在路上,进退不得。
我们当即下车,跟村民了解情况。原来,当年修建道路时,施工条件就颇为复杂,一边是河谷,一边是高山,从尖山村小组通往外面的道路,只能勉强修建3米宽单车道。
平日里,两部小轿车会车,双方只能小心翼翼避让,勉强通过,遇到麻笋和柚子收割采摘季节,一有大货车驶入,村口这段长达4公里的山路,就只能单向行驶,若发生交通事故,或者村民需要紧急求医,救援车辆甚至难以靠前。
为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,每逢收割期,村里都要专门派人协助指挥交通,哪怕是这样,短短4公里路,行车也要超过半小时。
“货车难以进来,收购方不得已选择人工肩扛背驮,大大增加运送成本,导致尖山村小组盛产的麻笋和柚子,利润总是比其他地区少二成以上。”谈及此,村民们十分无奈。
访查活动结束后,我们约请村干部到村部座谈,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。
我们直奔主题,“村外的这个交通‘梗阻’问题持续多年了,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,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没?”
“征迁难度大,就怕村民不好配合。”
“目前的地质条件,拓宽两车道不现实,都是高山峡谷,工程难度极大,投资数额巨大。”
会上,村两委你一言我一语,总之就是“难啊,不好解决”。
“脱贫攻坚这么困难的事情咱们都解决了,拓宽几公里的道路,就把我们吓到了?”难不能成为托词,关键还是要想办法。
“再想一想,我们会把情况报告镇里,帮助协调,更重要的是,这事情我们会持续跟踪……”临走前,我们再次督促村干部要积极应对,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解决问题。
回到镇里,我们立即将尖山村小组的情况反馈给镇农路站,督促他们实地去了解,同时与县交通局对接,想办法抓紧解决。
一个星期后,我们到另一个村下乡,发现该村也存在类似的交通梗阻。这意味着,存在问题的可能不仅仅是这两村村组。回到镇里,我们将此问题报告镇党委、政府主要领导,同时,再次找镇农路站,一方面督促问题抓紧解决,一方面督促镇农路站就此类问题全镇调查摸底,争取将同类问题打包一并解决。
随后的一个月内,我们每隔几天就下一趟尖山村,往镇农路站跑……在镇党委班子会上再次提出该问题,并将问题报告县纪委监委挂钩船场镇领导,寻求帮助。
问题终于迎来转机。
县交通局实地调研,决定实施“错车道”项目建设,在尖山村小组这段狭窄山道,每隔几百米,修建一个错车道,便于车辆相会避让。
与此同时,镇上摸底发现存在类似问题的其他6个村组,也陆续纳入“错车道”项目建设实施。
为了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如期完成,在“错车道”项目实施建设期间,我们常常借助一线监督、下乡核查等机会,顺道或者绕道,抽空实地查看。
今年9月,包括尖山村小组在内的7个村组,“错车道”项目建设全部完工,数千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大大缓解。
(作者单位: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船场镇纪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