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甲子五建—难忘的岁月】老饭盒里的艰苦岁月
一件老物件,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回忆,还有传承。一件老物件,可以让我们感慨岁月的流逝,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。今天,《甲子五建——难忘的岁月》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“老饭盒”,来回忆一段五建的历史,感受“五建人”的精神。
照片里的人叫段献花,是公司的退休干部,她手里拿着的物品是70年代的老饭盒,铝制品,直径15厘米,高20厘米。里面分为上下两层,外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。这个饭盒不仅陪伴了第一代五建人,段献花的母亲杨宝云大半辈子,母亲去世后,这个饭盒也承载了女儿对母亲深深的思念,每当看到这个老物件,段献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苦却温馨的年代,看到母亲烧柴做饭的身影。
据段献花回忆,杨宝云是四局五公司(公司前身)板车队的一名普通职工,当年柳州差不多都是泥巴路,全城只有一趟1路公交车,从五角星通到柳钢。因为交通运输条件差,所以,所有的水泥、钢筋、沙子等建材基本都是靠板车队人力运送。为了节省时间,那些年,很多职工都是用这样的饭盒带饭上班,一走就是一天。段献花说,她记得,当年母亲和工友们一起,有时需要拉9米长重400多斤的钢筋到十几公里外的工地,需要经过满是沙子石头铺的大码头,还有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木板浮桥。遇到上坡下坡,板车队的工友会相互帮忙,一齐拽紧板车,使出浑身力气,真的是讲不尽其中的苦、难、险、累。
在段献花成长的岁月里,她经常跟着父母周转于各个工地,见证了公司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,而父母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和对公司深厚的情谊也深深地影响着她。之后,段献花也成为了公司的一员。
六十年,一甲子。第一代“五建人”如今都己垂垂老矣,有些甚至辞别了人世。但这些特殊时代的平民英雄们,铸就了柳州一个时代的永恆经典。事迹终成历史,历史不能忘怀。而未来,将由我们继续“书写”!(金属结构分公司陈清丽/文 三分公司周群能/图)